威廉希尔williamhill_英国威廉希尔公司-中文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williamhill官网 >> 正文

我的国庆丨湖大电方车队:奋斗、坚持不辜负青春一场

新湖南客户端发布于:2018/10/08

十一国庆干点啥?是排除万难抢票回老家看父母,还是约上三五好友出门到景点看人从众?湖南大学电动方程式赛车队(以下简称湖大电方车队)的队员们有且仅有一个选项:留下来调试赛车。

(第一次试车完毕,车队成员集体合影)

“不仅国庆,清明、端午、五一、暑假……你能想到的所有节日,我们都在造车。”湖南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大四学生、车队队长陈宏昌说。

国庆长假期间,记者走进湖大电方车队,感受这群大学生的蓬勃朝气。

挫折——坚持走过最难熬的日子总会收获成果

记者按照约定来到长沙岳麓区望江路与学士路交汇处的方程式赛车练车场。与期待中的马达轰鸣不同,大家都围着汽车在研究。

“有个零件坏了,已经有同学回学校去拿了,估计上午试不了车了。”陈宏昌说。

(趁同学回去拿零件的时间,队员们抓紧时间调整车子性能。)

对于这个情况,同学们反应淡定,大家各做各的事情,现场有条不紊。“11月底要去珠海参加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这个国庆肯定得守在这里了,一直到下个月中旬,每天的主题就是争分夺秒调试车子,希望能取得一个好名次。”陈宏昌介绍。

车队队员年龄均在1996年-1999年之间,全是湖南大学大二-大四的学生。核心成员来自机械专业,其余成员来自校内各个不同的专业。“我们是凭着对汽车的热爱走到了一起。”车手、建筑学院大四学生的李志恒说。

(累了,困了,随便找个地方休息一会。)

2017年3月,车队核心成员接到学校通知,抽调他们组建电动方程式车队,一切从零开始。“学校之前都是做油车(汽油节能赛车),突然做电车,之前没有学长做过,我们完全没有方向。回想起来,最开始反倒是我们这个车队经历的最大挫折。”陈宏昌回忆。

陈宏昌个头不高,相比起很多1996年出生的队友,他还小了一岁。这并不妨碍他成为核心力量。

“那时候真的很痛苦,很多东西要靠自学。学长也没做过,虽然我们学校油车有些资料可以借鉴,但电车很多地方完全不同,要重新设计。”电车用电机,动力系统不一样,动力参数也不一样,这些变化带来的传动系统也不一样;底盘设计全部重来摸着石头过河;电气部分变化也大;还多了很多油车没有的东西:电机控制器、电池管理系统,就连电池箱的制作、电芯电路搭建全都靠自己……

(在车队里总有做不完的事情。)

当时在车身组的赵玺也十分痛苦。“我当时知识体系也不够成熟,突然接到任务设计车体。脑袋里有车体的想法,却怎么都无法用软件表现出来。拼命地学,问老师问学长,熬了好几个通宵,终于搞出来了。”

用软件设计出来只能算是一个开始,真正制作阶段也很磨人,车架钢管全是学生切割焊接而成,悬挂转向也是如此。“什么不会就学什么,问老师、问学长、问网络,办法总比困难多。整车除了电机和必要的零件,其余85%的部件全是我们做的。”赵玺说,“坚持走过最开始那段难熬的日子,总会收获成果。”

时间——除了上课和必要的休息,所有时间都用在车上

从零开始造一辆车,困难重重,设计方案自己拿,零件自己设计制造打磨,没有酬劳,占用所有休息时间。别人大学生活轻松愉快花前月下,他们却是冷风、烈日下奔波,电脑前设计、实验室调试……

从2017年3开始到现在,车队核心成员大多只是春节回家一趟,顶多7天,又急匆匆地赶回学校。大家这么拼就是为了所有的付出能得到一个满意的成绩。2017年30支国内高校队伍参加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结果只有10支通过了车检,进入比赛圈。

(就是在这里,队员们度过了造车的严寒和酷暑。)

陈宏昌回忆这一年多的经历,就是挤时间,“几乎每天都是凌晨2点后才睡,早上7点半起床,8点上课。周六周日也是在实验室,我们车队核心成员都这样。”

车手之一的李志恒来自湖南大学建筑学院。建筑专业的课程多、课后作业也很多。他属于车体组,尽管不是机械专业,但不妨碍他做一个好的“车工”——不会打磨零件的车手不是一个好建筑师。“我把白天课后时间用在车队,晚上时间用来完成各种专业设计和制造建筑模型。凌晨1点睡已经算早的了。”

(中南大学电方车队送来的贺词)

“熬夜,对于我们来说真是家常便饭。尤其在车辆下线前夕,我们几个组是轮着通宵。”车队经理、大四学生赵玺说。

热情——热爱这份事业,用尽全力做好这份事业

是什么让他们这么用尽全部精力坚持做车?即使国庆节都没一个回家,全泡在了赛车场上?记者百思不得其解地问他们。

热爱、责任感、友谊——陈宏昌说。

“湖大的车队是国内高校里的顶尖车队,我当年就是冲着机械专业填报的湖南大学,读了机械专业如果不加入车队,那太浪费资源了。”所以在电方车队建立时,学长只有4、5个,大家全都从零起步,陈宏昌还是坚持下来了。随着自己的成长,学长的嘱托、学弟们期待的眼神,都成了他坚持下来的关键:“有始有终。”

(奖杯记录着队员们走过的路。)

随着大家合作日渐熟络,友谊又给了陈宏昌坚持下去的力量,“大家相互间非常信任尊重,也给与我很多精神上和工作上的支持。”

而这些又推动陈宏昌不断钻研理论和技术,带领团队一起实现造车梦想,“集中精力在一件事上做出值得骄傲的成绩,以后回忆起来再苦也是甜。”

热爱、友谊——核心团队唯二的女队员张可说。

张可在车队转向组工作。一次转向器零件同轴度出现问题,造车进度摆在眼前,她十分着急,小伙伴们都积极给她出主意,试验了多个办法还是不能解决问题。最终小伙伴建议重做,还陪她去找加工厂老板谈判,他们做错了零件,必须给我们返工。

(张可和赵玺介绍造车的不易。)

“每次都是这样,一出现问题,大家伙都会积极讨论怎么解决。这种集体齐心解决问题的感觉十分温暖。”这是张可愿意全身心投入做事的最大动力,“每次跟小伙伴聊完天,我就浑身充满干劲。又可以跑加工厂了,也能干下去了。”

关于加工厂,又是很多故事。车队很多零件加工必须委托给加工厂,因为量少,愿意接单的加工厂也很少,而且位置偏僻。最近的加工厂离学校1.5小时车程,远的要5个小时,而且一些加工厂老板会因量少而坐地起价。

学生们辛辛苦苦设计出的零件,加工厂很可能搞错,导致零件用不了。所以队员们还掌握了一些跟老板谈判的技巧:有理有据,既会说软话也得争取到自己的利益。

热爱——车手李志恒说。

李志恒非常热爱赛车,因此,他积极报名加入车队,尽管他对机械一点都不在行。虽然他申报的是车手岗位,但车手也得跟队员们打成一片,于是他还有一个任务就是车架组的打磨员。“李志恒打磨零件非常厉害,在模拟器上练车时间最久的也是他。”队长陈宏昌说。

(李志恒和其他车手便是在这个模拟器上练技术。)

仅在模拟器上联系驾驶技术肯定不够,真正的电动方程式赛车最高时速可以达到120公里/小时,实际操作感必须在车上练习。但车还在制造中,练手只能靠开卡丁车了。

所以,李志恒跟别的队员比,他还多了一项投入:金钱。每周他会抽出一定时间去跑卡丁车。“每次跑16圈,120元,全是我自费。”李志恒对这笔开销毫无意见,“我爱开车,想当一个车手,如果能帮助车队在大学生比赛中拿奖,那更是值得了。”

热爱——赵玺说。

“真的是发自内心的爱这个事。能学以致用,把理论转化为实践非常棒。我所有课余时间全用在这上面了,数不清熬过多少夜,只要能解决问题,那都不是问题。不仅是我,大家全都这样。”赵玺笑着说。

大一他就主动申请加入车队,从递扳手、起子开始,到大三独当一面设计车体,再到现在手把手地教学弟学妹们,他一直坚守在车队。“现在回看那些资料,全都见证了我的成长,非常宝贵的经历。”

他通过热爱、坚守还找到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做一个平面设计师。

记者问他们这么辛苦的付出是否值得,他们的回答很简单:“人生难得几回搏,青春不用来为梦想奋斗,那还等到什么时候。”当然他们也谈到了休息:“比赛完,应该可以回归普通大学生的作息了,很期待。”

指导老师:队员们自我学习的能力非常强

(周维和学生一起紧张工作。右一为周维)

作为车队的指导老师,周维对孩子们的表现非常满意:“他们自我学习能力非常强。很多时候,我只要点一点,他们就能解决问题,做好事情。这也是我对他们能取得好成绩的信心来源。”

在国外,大学生们都是停课专门来做车比赛,学校会给这些学生特别政策推迟半年毕业。但我们国内院校还没有这样的先例。

“所以我觉得他们非常优秀,学业、造车两不误。他们的专业知识在实践中得到了深化,动手能力得到锻炼。舍得吃苦,坚持下来,没有报酬,只为梦想奋斗,不怕困难,遇到问题总是迎难而上。我相信他们将来无论是进入企业还是继续学业,都会是非常优秀的人才。”周维提起学生就赞不绝口。

学生们的辛苦已结出果实。9月28日,历时7个月打造的电动方程式赛车正式亮相。接下来直到大学生方程式大赛开始前,他们都要不停地调试赛车,直到达到最满意的状态。

祝他们马到功成,因为,所有的梦想都值得全力以赴,所有的坚持终不会被辜负。

Baidu
sogou